为营造崇尚学习、热爱阅读的良好氛围,根据“枫林读书月”系列活动方案安排,结合由中国青年报社指导下,中国青年网组织的2024年“奋斗与成长”大学班级创意微文征集活动,我院开展以“奋斗与成长”为主题的“枫林读书月”大学班级创意微文征文比赛收到了许多同学的来稿,通过初步筛选,以网友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向社会各界讲述青年大学生的奋斗故事,进而激励更广大的青年人继续坚定理想信念。
一起来看看
本次展示的
征文作品吧
↓↓↓
2023级计算机应用技术 罗慧萍
时间会消磨一开始的激情,惟有不断地自省与奋斗才有可能绽放出别样的花朵
——题记
随着全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的情况以来,疫情成为了牵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疫情的肆虐下,为了全体师生的健康着想,很多学校都纷纷响应校园封校、暂时网上学习、食堂实行饭菜打包,一寝一人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减少人与人之间非必要的接触。封校生活也没有想象中过的那么无趣,各班采取线上教学,避免学生密集接触,老师更是组织我们观看《人世间》抗疫纪录片,我们看到驻扎在一线的抗疫人员是多么的辛苦,顿时觉得我们是何其的有幸,也明白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虽然无法和好友一起面对面的交流与健身,但是我们开展了“线下阅读”在各自的寝室读书,通过线上一起分享好书观点,室友之间互相监督锻炼身体,每当我想要放弃时,她们总是不断地在鼓励我,我们还一起互相监督学习,争取一个也不挂,寝室形成了良好的文明风气。越是在种时候,我们越是要严于律己,坚定地按照心中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行。贯彻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诚如习总书记讲“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当代大学生应当时刻自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在不断地自我奋斗中,吸取经验,改正错误。在校的我们唯一能为防疫做的就是不恐慌、不造谣,做好个人防护安心等待,黑暗终将过去我们终会迎来疫情胜利的曙光!
中国航天国人之骄傲
2022年4月16日9时57分神舟十三号完成了历时六个月的太空遨游,完美地着陆于于内蒙古额济旗,十几亿中华儿女同全世界见证了这圣神的一刻,神舟十三号的凯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深层次的意义。神十三的凯旋体现了中国太空技术,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的蓬勃发展;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技术的成熟,打破了美国技术的封锁;中国太空技术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从这些重大意义中我们可以想象这背后所承受的无数艰辛,但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
中国人从未放弃过对无边宇宙的探索,从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的诞生、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到多人、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但是在这些成功的背后却有着无数的艰难,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让我们不免的再次感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航天人是多么的伟大。中国人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中,敢想敢拼,艰苦奋斗,一次又一次的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浩瀚宇宙中中国航天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喜悦的脚印。正所谓“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其持有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充分发扬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不求回报全身心投入的奉献精神,以此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要始终发扬和学习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时刻鞭策自己。正如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大学子讲到“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我们应当时刻谨记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扎实基础,学有专攻,争取早日为祖国贡献出属于我们的一份力。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虽然时间会消磨一开始的激情,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 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与自我抗斗中不断地成长,我坚信通过不断地自省与自我奋斗终会绽放出属于我们的七彩花。
2022级建筑室内设计班 涂佳镇
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每个时代都有人慨叹生不逢时,也有人安分随时。在我看来,每个时代都是好时代,关键是看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学习和生活。我生活在新时代,适逢盛世,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在这新时代里,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动乱年代,几位领导人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舍身忘死,救亡图存,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领路人生逢其时,成就了伟业!我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生逢其时,我们更要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生逢其时,时不我待,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
心中的阳光来自崇高的理想,青春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它桀骜不驯,肆意奔腾,然而奋斗却是那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向每个角落撒下金黄色的阳光,指引青春在广袤的草原上奋勇驰骋,终在人生的终点披荆斩棘、华丽蜕变。不去经受浪花的拍打,风帆只是块破布;没有经历大海的咆哮,船只只是块朽木。青春不言败,要想抒写无悔的青春,必须心怀理想、努力奋斗,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出独一无二的人生之路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疫情动摇不了中国脱贫致富的决心,扭转不了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趋势,改变不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伟大成就,少不了基层扶贫干部的默默奉献。黄文秀在扶贫工作中因公殉职,年仅30岁,百色的大山,留下了她最美的韶华。还有“最美的扶贫干部黄诗燕”,九年如一日坚守扶贫岗位,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之路。正因为他们生逢其时,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才能把国家利益放首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共青团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强调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中国航天人更是生逢其时,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时不我待,一次次取得突破。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到今年5月,“祝融号”成功登上火星,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在火星着陆的国家,第二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这些傲人的成就让国人无比振奋,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前进了一大步
我们要向以上楷模学习,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掌握过硬本领,一定能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2级大数据技术班 黄宗良
青春如泉,因为奋斗,清澈的水流流露出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青春如歌,因为奋斗,美妙的歌曲唱响我们青春的节拍;青春如光,因为奋斗,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我想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们青年只有不断奋斗,不断在奋斗中成长,才能铸就无悔青春,点亮美好未来。
回眸历史,西汉名相陈平,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闭门读书,学成后,辅助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唐朝著名学者陆羽,虽身在寺庙中,却喜欢吟诗读书,为了下山求学,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民族英雄岳飞,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他在练成了岳家枪后,率领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古人尚且如此奋斗,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握紧新时代的接力棒,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奋斗。
揆诸当下,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对“奋斗”越来越没有兴趣,有的人拿着父母拼命赚来的血汗钱去吃喝玩乐,有的人不断在工作岗位上偷懒,有的人为了不劳而获而违法犯罪……这些人是多么可悲啊!爱因斯坦曾言:“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青年人唯有奋斗,才能拥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张桂梅,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同志对党忠诚,始终听党话,在脱贫攻坚一线坚决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守贫困地区几十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李夏,20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原党委书记,在抗击“利奇马”超强台风抢险救援时英勇牺牲,年仅33岁;于海俊,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2019年6月,在扑救上央格气林场山火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55岁……
展望未来,“我们的理想,不管怎么样,都属于未来。”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做的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在一次次的跌倒之后有顽强不屈的站起来,在奋斗中不断成长,点亮属于我们的未来!
2022级计算机班 易伟玲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边疆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支教老师说:我告别家乡与父母,在偏远贫瘠的山区与孩童畅享知识的快乐,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白衣天使说:我告别清香甘甜的空气,在战场上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爱的桥梁,我的青春很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无论在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意气风发、激昂燃烧的建设年代、又或是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年代,红色文化都是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对榜样汲取精神力量。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担当时代复兴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青春是热情奔放,责任却坚定如山;青春是神采飞扬,责任却使人眉间紧锁;青春的你又是挥霍青春展示洒脱,责任却让人感叹人生的厚重与珍贵。青春和责任这样看似矛盾,但最后统一到我们青年身上。把稳信念舵,坚定人生航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通过考擦、座谈、回信等各种方式同广大青年交朋友,说知心话,关注青年成才成长,对青年给予勉励与寄望,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国家就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青年人有勇立鸿鹄之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听党话、感党情、跟党走把人生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辜负党的期望,在追梦道路实现个人价值
扬起奋斗帆开启破浪征程,青春之美正是奋斗之美。李大钊同志热情称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二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春天有鲜花也有泥泞,当代青年要失志艰苦奋斗,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在烈火疾风中淬炼真本领,用勤勉奋斗勾勒壮美的大好青春,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为国家为民族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跑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谱写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彩篇章。
划动执着桨,驶向梦想彼岸。岁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应吹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时代号角”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中,打开了中国的光明前程,五四运动沉淀下的精神财富,激励一代代青年,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当代青年生命的黄金期与实现中国梦的进程,正相吻合是亲手完成夙愿的强国一代,要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建设等重要领域贡献聪敏才智,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新时代青年视野开阔,适应能力、共同能力强,面对信息时代、多元文化,要永葆千磨万击还坚韧的笃定初心,发扬“钉钉子精神”永不放弃、执着向前,提升持续学习能力,增强不断创新的意识,立起敢于实践的行动,努力成长为推动时代向前的弄潮儿和担负时代重任的接力者,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不断注入。
新的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推动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面临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同时也要面对时代所带带来的重重挑战,时代在召唤,责任需要我们承担“位卑未敢忘忧国”尽我所能立足于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认真工作,承担自己的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幸福。
青春,是责任的标志,这份责任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家庭,更是对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类的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他有的只是岩石般的冷峻。责任作为一个成年礼物真真切切的落在了我们的身上,他是一个不得不给予细心呵护的孩子,而他给予你的,是心灵的指引和行事的标准。
2022级商务英语 张黎
我们正值青春之美 ,正值国家之盛。生逢盛世,乃我们之幸;于盛世中奋斗,乃我们之责。
青春似火,点燃冬日的光 ;青春似灯,照亮前行的路 ;青春似水,洗尽铅华 。风华正茂的我们 应当坚守时代前行的重任 。同是值青春之际的李大钊先生,在黑暗衰颓的旧中国里,提笔写下《青春》,“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穿越百年,对青年的期盼直至如今,依旧振聋发聩。在如今这个伟大的时代,新时代的青年必将肩负起责任与使命,从百年前的先辈手中,捧过接力棒,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中国,书写时代华章。
担当我辈之任,其次要拥有我辈之思,开创我辈之变。孙中山先生曾言:“我辈应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已任。”时到今日,这句话仍然散发着它的光辉,因为不少如今的我辈已经站起来。2019年,最早⼀批00后也迈入了成年人的队伍。但这群充满无限可能的年轻人却并不被看好,甚至有人直言00后是垮掉的⼀代,缺乏承担新时代使命的能力,但是我想说我们是社会的新鲜血液,有能力做得更好。“00后”战士陈祥榕,写下过这样的战斗誓言“清澈的心,只为中国”,他才18岁,干净、纯粹,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有着实现一切的可能性,但是他却把这份初心贡献给了祖国的山河大地,把年轻的热血撒在了高原的风雪边关。陈母说:“我只想知道榕儿在战斗的时候勇敢不勇敢”。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爱国和忠勇是他们身上最美的光辉。那些戍边战士,那些解放军人,他们也有家,他们是谁的儿子,是谁的父亲,是谁的爱人?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时候,是他们的家人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为国家主权,为领土安全,为社会安定身先士卒,英勇无畏,戍边英雄事迹感动了全国。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是建设祖国的主力军 ,我们应该把人生奋斗记入新时代主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追逐青春理想。网红留守教师赖家益说“我曾经是公费师范生,免费接受了国家的培养和教育,现在到了反哺家乡的时候了。”他认为自己先是一名乡村教师,其次才是一名短视频创作博主。他常常用短视频记录的方式呈现了乡村教育的真实状态,呼吁大家关注乡村教育。接受高等教育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他不忘初心投身于为乡村教育的精神,成为影响新时代青年的榜样力量。青年人应当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之花美丽绽放。
以历史明青年之志,壮未来之青年。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一个国家的青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江山代有才人出,后浪推前浪”的信念。应当肩负使命,心怀信仰,秉承奋斗精神。
2022级商务日语 彭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青春才几年而疫情已经占了三年了,曾经的那个小孩也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少年,这时社会向我们提问了,我们这一代被疫情所摧残的少年能不能从上一代中接过时代的重任呢?这个问题在网络中极为耀眼。
确实我们这一代少年生于“非典”又饱受新冠的摧残是否还有能力去面对时代的其他挑战,我认为这次疫情就是时代对我们步入社会的首次磨练。我们只有交份满意的答卷才能让社会放心地把时代重担交给我们。那么我们面对疫情这场突入其来的考试该如何作答呢?
即使我们已经因为疫情原因封校多时,但我们也不应该只有抱怨,而是应该将去玩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与运动中去,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不可否认我们只有先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更好地面对疫情,更好的面对未知的挑战,我们学校也举办了班级间的羽毛球友谊联赛,以及乒乓球比赛等。确实面对当下疫情我们应该放下心中的诗和远方,先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当下的网课和提升自己的体魄中去,这样即使前方的路迷雾重重,我们也能以满怀热情为灯,赴时代之约。
无论是面对疫情还是以后的工作,丰富的知识底蕴都是我们自信的资本之一。一线的救护人员丰富的医疗知识底蕴给予了我们战胜疫情的自信,一线的发明人员丰富的研究知识底蕴给予了我们战胜疫情的自信,特别是一线的建筑人员,他们用自己丰富的建筑知识底蕴,创下了雷神山、火神山等奇迹,给予了我们战胜疫情的自信。同样疫情不应该是我们上课摸鱼的借口,它更应该成为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我们学校也因为疫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网络授课。相信同学们在那些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过很多网课摸鱼的视频,我想说的是那些视频当作娱乐就好,没有了老师的约束我们更应该自觉的学习,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让自己的学业落下,在疫情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去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总有一天疫情的雾散去,我们也能以丰富的文化底蕴为路,赴时代之约。
没有磨难哪来成长,没有成长何谈未来。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同时它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寒假期间我们市举行了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报名和国家反诈中心的普及活动。这时我为难了,我有轻微的社恐,但是作为预备团员的我又想去响应团的号召,最终在抉择下我选择了克服困难去面对自己的弱点。刚开始我也不敢与别人交流,后面慢慢的在几位党员前辈的带领下我慢慢的开始和别人交流慢慢的开始主动向别人询问信息,虽然那几天整理资料很累,向一些爷爷奶奶解释也很麻烦但是我感觉我学到的东西远远比肉体上的酸痛多,寒假过后来到学校,学校也依旧没有松懈疫情防控工作,快递消毒甚至暂封快递,食堂推行网上订餐每个寝室派一个人去买饭等等规定的实现都体现了学校对疫情的重视,同时学校还举行了给学生送水果发饭票等活动让我们感觉到了来自学校的关心,学校通过这些活动也让我找到了我们这一代少年仍然在接受这学校以及社会的保护与关注,我想说的是经历了怎么久的疫情我们依旧是那个少年,依旧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是我们的眼神中少了些许之稚气,多了些许战胜疫情,以不断成长为引,赴时代之约的坚毅。
大雾终会散去,我期待在某个闲暇的早晨看到疫情退去的推文,这时候我们这些成长起来的少年必定会带着满怀的热情和丰富的底蕴,以少年之姿,赴时代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