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
文章详情
我们的理想与现实
日期: 2025-08-23
浏览量: 404
来源: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

我们的理想与现实

理事长 饶德达

各位亲爱的同事:

今天本来是和新到员工的一个见面会,考虑到我的一些想法还没有来得及和我们的老同事汇报,所以干脆大家都一起聚一聚,交流交流。

首先欢迎我们的新同事,你们选择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工作,你们日常工作不需要考虑营业额,不需要考虑利润率,你们的工作非常直接和开心,那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天底下再没有比帮助别人更让人开心的工作了,如果还能依靠这个生活,那就更加完美了,学校就是这么样一个地方,至于为什么我可以列出很多理由,比如马斯洛的理论等等,但这需要各位在工作过程中慢慢领悟体会才是真正的感受。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叫“长期主义”,教育正是这么一件事,需要的是时间积淀。很多人认为办好一所学校最需要的是资金,实际不仅仅如此,还需要专注地用心,时间的积累,以及经验与智慧。

我常常讲,民办高校不是民营企业,也不能对标公办高校,其不是民营企业有很多特征,最重要的就是民办高校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行政准入门槛,这使得这个事业还没有受到资本的冲击,还能允许一部分人抛开营业目标等纯商业化的目的,来从事一些很难KPI但又有趣的工作(比如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就很难KPI,也很难计算投入产出比),而民办的机制在其享受了国家行业壁垒保护的同时,又能相较于公办学校而言能给一些突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挥机会,我们毕竟不受编制和体制内薪酬体系约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人才来到民办高校更容易脱颖而出。

一、理想中的枫林

学校是干什么的?一般意义上,高校有五大职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现阶段的枫林而言能做好三件事就很不错了,那就是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这个框架下我们来谈一谈理想中的枫林:

我们的理想就是真正能帮到绝大部分学生。学校的第一要务就是帮助学生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枫林学习三年后具备两个大收获:一是在有了能凭以生活的技能,这是我们教学的功能;二是成熟的心智,既要强调教学规律,如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又要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如良好习惯的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是我们辅导员以及职业生涯老师和思政课老师需要重点考虑的。我们有六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二级学院,我们各院一定要想方设法拿得出自己的铁饭碗专业,课堂上要能保证质量,教学计划外也能常常把行业的最好最新资源推送给学生,课外能常常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成熟度,在心理上能早日与社会接轨。我们的理想就是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枫林时能对学校有很高的满意度,认为这个学校还比较实在,不是把他们当成行走的印钞机,三年在此受到了关注,个人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学生通过我们这个桥梁走向世界,更多的外国学生通过我们获得中国高性价比的教育,这个问题我有机会再细说。

我们还有一个理想,就是我们的办学活动能为当地做更多的贡献,不仅是我们的学生能为当地带来消费和就业,我们的学生能留在当地服务,还希望我们的老师能深度的参与当地的经济文化活动,学校成为当地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二、与理想相对应的现实

我们的现实不用我说,大部分同事都应该知道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最迟到2035年我国大学入学人数将缩减一半,与此同时正在发生的还有两件大事,一个是学历的含金量正在迅速缩水,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价值正在产生怀疑,第二个是AI正在对教育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我看过了一些人工智能教育软件,结论是只要是属于硬数据的理论性教学,实际上现在已经可以完全实现一对一对的人机教学,未来可能只有一些涉及软数据的人文艺术学科,或者工科里面的实训教学,技能教学依旧需要人工介入。所以在此顺便说一句,我们的老师要高度重视双师证书以及自己实操技能的提升,否则很容易被时代淘汰。综上所述,我们学校既有近忧也有远虑。我认为未来的学校只有具备四个特征才能生存下来:

(一)有很强的专业辨识度。每个学校,以及下属的学院都能有几个金技能专业。对于任何学校来说,一是良好的形象,二是满意的学习体验,三是毕业后能获得一份与所学相关的工作,这些是学校、学院生存的基本法宝。基本教学质量是生存线,特色将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二)良好的资产负债率。中国高校十年后大部分都将面临生源骤减的状况,能否熬过一个艰难期实现收支平衡对于民办高校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目前我估计我校是全省民办高校绝对负债额最低之一,我们需要时刻防止头脑过热,既要完善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又要保持低负债率,“十五五”规划中,财务规划需要齐头并进。

(三)善于整合全球教育资源。我们各院都需要树立一个全球化办学的思维,这是一个庞大的议题,我简单提出两个背景:一是中国教育的性价比非常高,但中国课程的国际化程度非常低,如果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招收国际学生方面会有优势,全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国际学生,国际学生也是支撑他们办学的重要资源。二是全世界院校很多,也有不少性价比高的院校,我校与这些院校进行课程嫁接非常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他们未来发展,目前这些工作都是国际处在承担,其实二级学院应该主动出击寻找对接院校,对于有的学院而言,国际化甚至是他们唯一的生存之路,比如国际健康学院,全世界都缺乏相关人才,帮助学生走出去是国际健康学院能办出特色的最有效途径。

(四)善于在办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出创新的学校。创新有风险,创新的投入往往很难评估成果,但没有创新可能就会落后,最后落得一个关门的结局。这也就是校长如此重视教改课题的原因,从今年开始我们就要在校内形成一个鼓励创新的机制,要奖励创新,对于枫林而言,创新就是模仿先进,特别是善于全球先进的办学方法,包括把他们应用的新技术、新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地。

当前,教育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目标是高质量发展,那么民办高校就不能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后腿,面对这样的一些现状,学校正在制定的“十五五”规划就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来谋划,对学校的“十五五”规划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商榷,“十五五”期间我们是否考虑实施五大行动计划来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1.结合双高专业要求与市场需求,打造金饭碗专业行动计划;

2.市场品牌建设行动计划;

3.度假型校园建设行动计划;

4.产教融合行动计划;

5.国际化行动计划。

(1)金饭碗专业建设行动计划

学校要集中资源,结合双高专业要求与市场的需求,打造金饭碗专业,不仅仅能面对教育厅评估,招收学历教育学生,还能承接社会培训。

(2)市场品牌建设行动计划

民办永远需要进行市场宣传,要把自己的优点总结提炼出来,让学生知道、体验到,我们让大部分学生知道我们学校,各院要能让有兴趣的考生走访我们院系,并能形成正向的感受,这就是这个工程的目标。

(3)度假型校园建设行动计划

过去这么些年我们建设目标以扩容为主,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果让学生感觉到在这里生活便利,学习生活舒适满意,甚至颇感惬意,校园生活要成为他们人生旅途的美好片段,未来的校园应该是一个什么功能,会产生什么变化?我们如何利用天赋的自然环境,把校园建设成为一个教学、学习、生活的伊甸园,我希望我们的后勤部门要尽快启动寻师访友行动,早日形成建设方案,对于校园建设谋而后动。

(4)产教融合行动计划

产教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一批懂行业懂技术的教师队伍,形成可用的课程,他们可能是企业的,也可能是学校的,我要说的不是这个问题,我们的产教融合行动计划是希望依托学校,形成以实训为目的的产业,甚至未来能反哺学校办学,比如康复产业,旅游服务产业,我希望二级学院能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学校在“十五五”期间能进行试点探索。

(5)国际化行动计划

“十五五”期间,我希望我们的外籍学生能否占到在校生比例的5%,而且能够提供远距离课程,出国升学或就业的学生能够达到每年一百左右,能完成两到三个国际课程建设工作,即能够用英文向国际学生授课,在境外能够设立一到两个能自行实现收支平衡的境外办学点。

我们希望学校能青春常在,教育是一场长跑,我们不追求一时的大红大紫,大干快上,我们追求按照教育规律稳扎稳打,追求“办教育就真正能帮助学生发展”。在座不少同事在枫林工作了十年以上,有的甚至工作了近二十年了,我们没有显赫的背景,把枫林发展到现在,这是我们顺应了时代对于教育的需求,更得益于同事们的坚持精神,我们不少人,包括我在内,把青春献给了这个事业,仅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希望学校青春常在也是人之常情。我希望我们的新老同事能够把这个工作当成终身事业来用心对待,千万不要把自己降格为一个打工人,更不要把自己的劳动等同于商品,我们的工作就是助人,我们要相信施与受在宏观上是存在着能量守恒定律,我们既是在帮助同学同事,同时也在成就自我。社会风云变幻,各种利益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从事教育工作唯有秉持助人精神的心,不断提高自我,步履向前,才能从日常工作中收获到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回报,以上与各位同事共勉。